close

  湖南衛視能在全國衛視中一直獨領風騷,這與其獨特的視角和善於撲捉敏銳的信息靈感是分不開的,不但有著《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的王牌支撐,更是通過《超級女聲》和《快樂男聲》營造了其造星運動的氣勢磅礴。如今《爸爸在哪兒》播出更是讓人們看到了湖南衛視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框架體系。
  暑期,湖南衛視播出的《爸爸在哪兒》從一開始播出就受到熱議好評。通過節目觀眾又一次被湖南衛視的獨具匠心折服,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出電視媒體在註重民生導向方面的積極作為。
  親情是一種責任,《爸爸在哪兒》用親情講述著時代的焦點。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成長一直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過程中的焦點問題,每當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相關事件或案例發生之後,也總能帶給這個社會一些反思,但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需要關心的,解決的問題大部分都不了了之,可能更多的不是人們的不作為,而是沒有一個足夠能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渠道。此次湖南衛視播出的《爸爸在哪兒》用親情作為主線,不再是報道面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的那種曇花一現,而是從始至終的一種跟蹤,一種深入;也不再是一個個例,而是通過不同年齡層次兒童的心理解讀,結合不同家庭拍攝的系列記錄,用最真實的場景和最平凡的語言表達出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成長的關註。在這部“新聞片”里,我們可以看到親情那種最普通的情感表達,最真切的心理宣泄,沒有包裝,沒有渲染,用普通的講述卻發出了震聾發聵的愛的最強音。
  親情是一個話題,《爸爸在哪兒》用親情觸摸著孩子的內心。“藝術來源於生活”,離開了生活,再好看再高大的電視類節目也都是“海市蜃樓”。在全國其他衛視娛樂跟風的同時,湖南衛視繼續潛力挖掘,目標不止是在“高大上”娛樂節目,而是更好地發揮民生導向,更多地關註基層,或許這才是湖南衛視想要獲得持續發展的創新源泉。《爸爸在哪兒》就是在這樣背景下應勢而生的產物,用電視手段去傾聽基層和關註基層,不斷地去觸碰留守兒童的心理,不斷地用朴實的藝術手法去考量孩子的內心,他們心中的那份寄托和那份親情該當如何,他們心中的愛想要怎樣的一種表達。有時候看著孩子在山村天真的奔跑,我們的眼淚卻再也控制不住的流淌,的確這檔節目也時刻在觸碰著觀眾的心靈。
  親情是一種感動,《爸爸在哪兒》用親情照亮孩子的星空。沒有哪個孩子不想承歡膝下,也沒有哪個父母願離家遠走,但是迫於現實的無奈,也為了給予這個家更多的生活幫助,父母只能遠離家鄉和子女,到外面的城市賺取供養家庭的費用。於是,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更多地轉化為了思念,這份思念成為了親情的連接。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甚至是他人監護,使留守兒童無法像其他孩子那樣得到父親的關愛,家長也不能隨時瞭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變化,子女在與爸爸們的產生心理隔閡甚至心理障礙。面對思念成為一種無處安放的宣泄,通過《爸爸在哪兒》這個欄目,喚醒爸爸們,不要只是埋頭打工,不只是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去創造一個更加厚實的物質未來,而是要更多的從孩子的心理成長出發,給孩子一個快樂成長的寄托,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有著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童年。再忙再累,爸爸們一定要多與孩子交流溝通,不要讓那份對親情的壓抑成為孩子星空的陰霾,而要讓親情成為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一盞明燈。
  親情大於山。湖南衛視《爸爸在哪兒》的系列記錄,讓我們看到父愛如山中有時也有過無奈,也同樣展示了孩子心中對父母的依戀,親情讓人覺得如此的近卻又是那麼遠。通過這檔節目,以親情為主線,呼喚那份“說不出的愛”,同樣也在喚醒社會,多一份貼心的關心關註,讓孩子留守兒童快樂成長。只有到處充滿愛的陽光,才能照亮留守兒童的星空,撥正孩子心理成長的“航向”,從而照亮中國發展的未來。
  文/蔣清英  (原標題:用親情撥正心理成長“航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iwltobk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